需求分析
本次项目建设XXX多媒体会议室系统,包括了显示系统、嵌入式数字会议系统、数字音响扩声系统、多媒体信息接入及处理系统、会议摄像采集系统、中央控制系统、录播系统等。
根据XXX 公司的日常会议的需要,对会议室的AV多媒体会议系统基本功能规划如下:
可召开日常内部会议使用;
可作为视频会议室使用;
可满足各类资料片放映、各类培训会、各类报告会使用要求;
可召开高级行政会议;
可实现会议自由讨论等;
实现智能、自动化控制;
实现会议实时录制、存储、直播、点播。
建设原则
实用性原则
系统的配置和设计最大限度的满足日常会议、报告会议、多媒体演示等办公业务的各项需求。
先进性原则
系统总体定位为国内领先,应具备我国当今建筑智能化主流技术及性能,采用国际或国内目前的先进技术,并考虑到今后将会出现的新技术,设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,确保系统在建成运行后的较长时间内不落后。
可靠性原则
保证所采用的设备和技术属世界主流产品,在相应的应用领域内占有较大的用户市场,其相关技术处于领先地位。系统的各项指标应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,整个系统的性能稳定可靠。同时,从应用角度出发,在满足用户校要求的前提下,尽量压缩设备所需费用,争取达到最优的性能价格比。
可扩展性原则
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未来技术发展和使用要求的变化,系统功能扩展和技术提升的可能性,以充分保护投资,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,确保业主的投资效益。
渐进性原则
即系统可分步实施,而预埋管及布线须一步到位并留有扩展余地;
标准化原则
采用国际及行业开放的技术标准和标准化的产品,避免系统互联或扩展出现障碍。
集成性原则
高度集成,体积小,重量轻,移动方便,便于连接;
在高度集成前提下,具有多种功能,便于相关设备接入;
各设备的功能,在系统集成后能充分发挥,能一体化协作;
经济性原则
系统本身的价格(包括系统、技术服务和培训);
系统运行后经济效应预算的可能收益;
对系统实施现场的特殊要求所需的费用;
对系统集成所需的有关软件和硬件等的开发费用;
系统的易扩容;
安全性原则
包括系统自身安全和信息传递的安全。
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
为会议室的用户提供安全、舒适、方便、快捷、高效、环保的生活、工作环境
方案概述
本次项目系统设计涉及的会议室面积约XX平方。具体尺寸如下图:
据多年设计经验,把本会议室划分为多媒体显示区、会议发言区、音频扩声 区。显示区主要有一套XX组成的大屏显示系统;会议发言区主要有1套领夹话筒、1套手持话筒和一套1拖4的鹅颈话筒组成。扩音区由2只全频12寸主扩音箱配合2只10寸辅助音箱组成音频扩声系统;
微小型会议室
功能定位:一般用于部门会议、临时商讨、面试、接待
面积:10-30㎡
列席人数:4-6人
基础设施配置:面积较小一般不考虑布置扩声系统,考虑文件演示需求可配置一台高清液晶屏作为显示端即可;如需集团类会议可考虑增加视频会议终端设备作为远程面试、远程会议使用。
小型会议室
功能定位:部门日常会议、小型培训会议、临时会议、视频会议
面积:30-60㎡
列席人数:10-20人
基础设施配置:需要满足会讨发言、文件显示、视频会议功能需求,一般需配置发言系统
扩声系统
摄录系统
显示系统
多媒体桌插
中型会议室
功能定位: 部门日常会议、培训会议、决策会议、视频会议
面积:100-150㎡
列席人数:25-50人
基础设施配置:需满足投票、表决、无纸化、远程视频、录播等功能
发言系统
扩声系统
摄录系统
显示系统
多媒体桌插
无纸化系统
矩阵系统
中控系统
大型报告厅
功能定位: 大型会议、报告会议、培训会议、汇报演讲、学术交流
面积:200-300㎡
列席人数:100-200人
基础设施配置:需满足会讨发言、厅堂扩声、文字显示、远程视频、录播、同传等功能。
发言系统
扩声系统
摄录系统
显示系统
多媒体插座
矩阵系统
中控系统
系统组成
本次XX多媒体会议系统设计1间x㎡左右的中会议室,1间X㎡的计算机室。包含以下几个子系统:
多媒体综合控制系统;
显示系统;
扩声系统;
会议发言系统;
音响扩声系统;
摄录系统。
系统图
多媒体综合控制系统
多媒体综合控制系统采用UT系列音视频综合一体机作为核心控制设备,多媒体控制主机以ALL-IN-ONE的设计理念,软件可视化操作界面平台、硬件插拔模块化设计,旨在为用户提供行业一体化的解决方案。
如上图所示:多媒体控制主机是现代化多媒体会议室系统的核心设备,该设备具有如下特点:
高度集成、节省空间、便于使用、易于维护、降低成本。
多会议室集中远程管理,节省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。
会议室之间视频数据共享,适合召开全员性会议,大型宣讲类会议。
会议室之间音视频互动,适用于互动性培训会议、讨论会议。
可视化操作界面,一目了然、拖拽操作,简单易用。
互联网直播,在外人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,进行直播观看会议内容。
系统功能
支持4K高清混合矩阵
支持本地 SDI、VGA、HDMI、DVI、CVBS、光纤、HDBaseT输入图像、网络IPC网络流输入,本地图像输出输出采用RGB4:4:4技术,高质量画质,无延时无损伤。网络视频流采用先进的H.265和H.264 High Profile编解码技术,满足低带宽下的高画质和低延时应用,同时解决图像质量、存储、互交、可视化等综合应用。支持TCP/UDP/RTSP/RTP/RTMP/ONVIF/H.323/SIP/HTTP等协议,实现流媒体信号及本地信号融全通信,集中管理可视化任意调用。
数字音频处理器
采用内核16X16音频处理器,可对接入的音频进行混音、增益、消噪、回声抑制等处理,支持音频信号的快速切换和预案切换,支持音频编码,实现会议、指挥车等场内的音频集中处理。
可编程中控系统
为方便用户使用,提高工作效率,设计每个会议室采用一套具有强大控制功能的中央控制系统,将众多设备的操作控制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来完成,对一些复杂设备的预先调试好状态并存储起来,用户使用时只需操作具有直观的全中文化界面的触摸屏,便能完成对整个系统绝大部分功能的操作。
系统控制可以实现如下功能:用户只需要坐在触摸屏前,便可以直观的操作整个会议系统,包括系统开关、各设备开关、各类音视频信号切换、信号源的播放和停止、各种组合模式的进入和切换,以及对用于扩声的会议音响系统;用于讨论、表决、投票的数字会议系统;用于远程会议的视频会议系统;用于视频显示的大屏幕、投影系统;用于提供音视频信号的多媒体周边设备等等。
支持可视化操控界面
在传统的会议室场所,均是由中央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的集中控制管理,在操作端进行软件编程,通过控制按钮实现各项操作,这种方案在控制视频信号切换时,经常会出现如下的问题:
无法事先判断这路视频有没有信号。
无法事先判断视频信号效果好不好,是否缺色、有花纹。
无法事先判断摄像头的图像正不正,是不是需要事先调整一下。
所以往往会将无信号或效果不好的画面切换到大屏幕,影响使用效果。
为了解决上述问题,HAIMINGWEI系统中增加了可视化操控平台IMC,在IMC平台上可看到任何一个分布式节点的视频图像,操作员只需拖动相应视频,即可实现视频信号的切换。可视化管理平台IMC还支持集拼控管理,场景管理、音频管理、交互终端通讯管理、录播管理,中控管理、设备信息管理等。
支持内置4K超清录播、视频终端、4点MCU
HMW支持内置4K超清录播、视频终端、4点MCU功能,采用H.265编解码算法,支持H.323\SIP协议。业内主流视频会议系统均可互通。通过可视化管理界面可实现录制信号的切换/开始/停止,可实现视频会议的呼叫和挂断。
售后咨询